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20090412...認識B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

B型(乙型)鏈球菌( GBS)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大約有10-35%健康婦女的下腸胃道或是陰道裡面,可發現此菌的蹤跡,這種帶菌狀況的產婦,有機會
讓胎兒、新生兒暴露在感染源,以致將近1%新生兒發生感染,因而帶給新生兒極大的生命威脅危機。倘若不幸又遇上極猛爆型的菌種,病程急速惡
化而致新生兒死亡,必定會帶給家屬極沉重的打擊,它常常是造成新生兒感染症的禍首
感染此症新生兒會有哪些症狀?會治癒嗎? 新生兒感染B型鏈球菌,可能會導致腦膜炎、菌血症,死亡率達 5%,其中,腦膜炎還會留下智能發展遲緩等後遺症。感染可分兩種:早發性感染,發生率為 0.2%;於出生後 7天到 3個月以內感染遲發性感染,發生率為 0.7%到 0.8%。遲發性新生兒 B型鏈球菌感染,目前致病途徑不明,主要是被周遭環境感染,可能是媽媽本身有帶菌
,新生兒感染 B型鏈球菌,症狀包括體溫過低、發燒、寶寶食慾減退、活動力不佳等狀況,甚至會導致寶寶出現菌血症、細菌性腦膜炎及肺炎
,其中,有腦膜炎的寶寶會留下後遺症,包括視力、聽力的受損及將來的智能發展遲緩。
孕婦如何預防目前醫學上雖無法得知哪些孕婦為高危險群,遲發性感染途徑也較不明,但是,孕婦在懷孕35至37周時,應接受陰道及肛門B型鏈球菌的例行篩
檢,發現帶菌的孕婦,在生產時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可減少約7成的早發性感染;不過,因為遲發性感染無法在生產時預防,目前認為與環境污
染有關,所以帶菌的孕婦日常生活要注意良好衛生習慣及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才能給寶寶乾淨的成長環境。
*****************************************************FROM http://blog.xuite.net/ps2885/angle/10743408
有關B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感染的訊息給大家。在美國大約是每千分之一的活產寶寶有0.2~3.7個有感染的可能性。由
於B型鏈球菌本身即正常存在於每個人的腸胃道及媽媽的產道之中,若是在懷孕中期就採取媽媽的產道分泌物做培養,也不見得就能完全預測在
分娩的那一刻媽媽的產道裡是否仍存在該菌。所以何時該做此項乙群鏈球菌培養?何種情況該接受治療?都是頗具爭議性的。根據美國疾病防
治中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及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建議,最好可以在懷孕第35到37週做一次B型鏈球菌培養。若屬陽性反應且的確具有下述危險
因子之一,則考慮治療:媽媽有絨毛羊膜炎、媽媽生產破水超過18小時、懷孕週數小於35週之早產兒、臨盆之媽媽或新生兒有發燒的情形等。
由於此種感染之死亡率約為10%,而併發腦膜炎之寶寶又有20~30%有神經學上之後遺症,需隨時提高警覺,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
FROM 邱宗鴻 醫師
周產期B型鏈球菌感染 周產期B型鏈球菌感染是潛在的臨床隱憂之一,這種帶菌狀態的產婦,有機會讓胎兒、新生兒暴露在感染源之上,以致將近1%的新生而發生感染
,因而帶給小寶寶極大的生命威脅危機。倘若不幸又遇上極猛暴型的菌種,病程急速惡化而致新生兒死亡,必定會帶給家屬極沉重的打擊,也
給周產期專科醫師帶來困擾。
B型鏈球菌依細胞壁的碳水化合物組成,其特異的抗原性分成五大群,其中B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簡稱GBS)是造成牛隻乳腺炎的禍
首,對人類而言,卻是致病菌,也是成人伺機感染的菌種之一,也是常常造成新生兒感染症的禍首。已知GBS帶菌者,雖然孕期中曾治療過,仍
會在數週後再復發聚集菌落。可能原因是:細菌在直腸中聚生菌落,抗生素療法不佳。再者,它可經由性接觸,相互感染。臨產前的帶菌者,
雖僅孕婦治療,也因絕少再有性事,所以有九成以上的治療率。 這種細菌受到普遍重視是因為大家都關注到它是造成新生兒感染,敗血症以及新生兒腦膜炎等問題上。
目前對於防治B型鏈球菌的感染對策有下述的見解:
一、 在即將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孕期(第35、36週)時作細菌篩檢,若是帶菌者,則需治療,且應禁絕性事活動。一週後再予檢查,確認是否治療
。如果仍是帶菌者,或尚未及複檢時,已入院待產,這就要提醒醫護人員對該個案付予更多注意。
二、 不確定治療者,進入陣痛階段或提早破水超過18小時,或產中疑似感染發燒者,可以考慮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一有胎心速頻脈,或母體
持續發燒時,應考慮儘速分娩。
三、 對於曾有新生兒罹患B型鏈球菌敗血症記錄者,下次孕前,懷孕的前、中、後期都應作GBS培養,若出現陽性菌種及併同配偶同時治療。將
這種難纏的細菌感染機會或禍源降到最低的程度。
********************************************************
FROM 鴨嘴大夫網站http://www.drkao.com/:
一. 內人已經懷孕37週,預產期在5月23日,預計採自然產,最近一次產檢時,檢出陰道有B型鏈球菌感染,醫生告知日後生產時要先注射抗生
素,且需約4小時的時間。經上網查詢與B型鏈球菌相關資料,發現B型鏈球菌感染,對新生兒的負面影響不輕,甚至可能致命,內人擔心如果生
產時羊水破得太快或是發生急產,可能因此無充裕時間供醫生施打抗生素,如此可能無法避免胎兒受到感染之可能性。因此想請教您,為何醫
生不現在就替內人施打抗生素將B型鏈球菌感染治癒,而要等到生產時再施打,是否有其醫學上的考量?
二. 又是否有必要改,以剖腹產方式避免感染?
A:鴨嘴大夫回答:
一. 有關夫人懷孕37週產檢時,細菌培養檢出陰道有B型鏈球菌事,其實應非關感染,而是係表示陰道菌叢中有此菌種而已,故若孕婦本人並無
明顯泌尿系統或其他的感染症狀(如發燒,腰痛,小便不適等)時, 一般預防性抗生素,只要在胎兒分娩前2個小時以上開始使用,已足以保護新生兒
矣(2005年資料顥示),所以您們主治醫生告知日後生產labor時就會開始使用抗生素注射,應已足夠,因為生產labor是指開始陣痛起,到分娩
delivery應尚有一段時間,醫師謂需約4小時的時間,實己比規定之2 小時上充裕,大可放心。夫人擔心如果生產時羊水破得太快或是發生急產,
可能因此無充裕時間供醫生施打抗生素,其實即使破水,一般超過24小時以上才會感染,而急產指陣痛後2 小時之內分娩,都是不常見的異常狀況
,即使如此也可在分娩後,再趕緊預防性治療新生兒,何況新生兒即使遭到感染,大部份症狀都很輕微,現在沒症狀就先施打抗生素,恐徒造成抗藥
性而已。
二. 至於為此採剖腹產分娩方式,更不值得,因為GBS是很普遍的細菌,新生兒發生GBS感染的機率大約是1/1000,如果孕婦產道培養發現帶有
GBS,這個機率雖會達到1/300,而若在待產時預防性注射抗生素,就可以將新生兒感染的機會降到1/6000。的確新生兒B型鏈球菌感染,負面影
響不輕,甚至可能致命,但那是指沒有培養細菌,更沒有在分娩前接受抗生素預防療法者,才可能有1/300發生胎兒感染之可能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