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有關臍帶血...

越接近生產的日子,心情越來越緊張,也一直在思考要不要存臍帶血?之前只是聽過三家(永X,訊X,生X)臍帶血公司的介紹,一直沒好好看看專家的看法,因緣際會在網上看到一些專訪,我把它轉貼在下面,我想大致上找到我要的答案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未來的醫學如何沒人敢預測,況且如醫生與專家所言要用到臍帶血的機率很低,如果要用到屆時再說了...

*******************************************************************
你需要保存臍帶血嗎?
http://www.books.com.tw/magazine/item/ylmag/ylmag0709.htm
撰文/龐中培
幹細胞的研究論文佔據了科學期刊的版面,台灣臍帶血銀行的廣告則在各媒體上強力曝光,幹細胞與臍帶血前景似乎一片看好,但是未來真如他們所描繪的那麼美好嗎?
小女孩手中飄動的紅色汽球、胎兒的超音波錄影、醫院中守候妻子臨盆的丈夫……這幾年,這些畫面常佔據了電視媒體的廣告時間。雖然拍攝的手法與內容各異其趣,但是推銷的都是同樣的商品-「臍帶血保存」。而名人政要將子女臍帶血交付臍帶血銀行保存,更是炒熱了這個話題;各醫院臍帶血移植的病例,在媒體的強力報導下,也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一時之間,臍帶血變成能醫百病的萬靈丹。
其實臍帶血移植,只是移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幹細胞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可經由細胞分裂,分化成能執行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同時,幹細胞一分為二後,其中一個細胞會分化成特定的細胞,但是另一個卻能維持原狀。在臍帶血中,就含有這種細胞。因此從前在分娩之後往往就被丟棄的胎盤與臍帶,現在卻成為炙手可熱的寶物。理論上,幹細胞可以分化成為任何組織和器官(請見第38頁〈幹細胞的挑戰〉),因此可移植用於組織或器官的修補。這對於罹患重病絕症的病人和家屬而言,的確是一大福音,但是在面對這波臍帶血與幹細胞的熱潮時,我們或許應該重新仔細檢視臍帶血實際的醫療功能與幹細胞未來的發展。
其實臍帶血移植和骨髓移植很類似,因為骨髓中也含有許多造血幹細胞。台大醫院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醫師姚明說:「目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以治療血液相關疾病為主,例如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另外,造血幹細胞還能夠治療地中海型貧血、鐮狀細胞貧血、再生不全性貧血症、嬰兒的先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等。」20多年前發展骨髓移植時,就是利用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來治療血液相關疾病,只是科學家並不因為此而滿足。造血幹細胞能夠治療許多血液疾病,那麼其他的幹細胞呢?是否能夠用來治療其他疾病,尤其是因為器官或組織衰老而引起的疾病。在1990年代中期以後,科學家便發現幹細胞在醫療上的潛力,尤其是來自胚胎的幹細胞,因為這種幹細胞能夠分化的潛力更強,幾乎可以形成人體中任何的組織或器官,因此科學家投注大量時間研究,使得胚胎幹細胞一時之間成為科學界最熱門的話題,同時也使幹細胞榮膺《科學》期刊1999年的年度突破。
臍帶血儲存須知由於臍帶血有種種好處,因此許多國立醫學中心都成立了臍帶血庫。中華血液基金會在早在1998年即成立台灣首座公益臍帶血庫,而慈濟醫院的骨髓庫也在2002年成立臍帶血庫。中華血液基金會就是一般人所知熟的捐血中心,因此順理成章兼辦臍帶血業務。但是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為什麼慈濟醫院的骨髓庫也會成立臍帶血銀行。其實目前利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來治療的疾病,幾乎都是骨髓移植能夠治療的疾病。
雖然目前在科學界對於胚胎幹細胞的應用已經日趨保守,但是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療效是確實存在的,因此營利性質的臍帶血銀行便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些公司列舉許多臍帶血治療的案例,並且以幹細胞可能達成的醫療為宣傳,指出儲存臍帶血幹細胞就像「保險」,可以讓新生兒將來罹患血癌等時使用,一旦血親需要,也可以利用。
儲存臍帶血當然立意甚佳,不過所費不貲。以目前台灣臍帶血銀行一般的價格,保存20~25年,一次付清約需要6~8萬元。而如果採用年繳方式,除了一開始採集與分離技術的費用外,每年需付保存費5000元,20年累計下來,至少需要10萬元。但是根據美國紐約捐血中心的估計,新生兒將來需要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是萬分之一,而美國國家衛生生研究院估計得更低,只有兩萬分之一。
以台灣目前進行的臍帶血移植案例來看,大部份病患接受的臍帶血都不是自己的,因為他們出生之時並未將臍帶血保留下來。台灣有三家公益的臍帶血銀行,可接受民眾捐贈臍帶血,免費保存,並藉由組織配對將臍帶血提供給需要的人。因此,是否需要花錢將個人的臍帶血由營利單位保存,還真得費心思量。
另外,營利性臍帶血銀行所提供的保存期限,也有待商榷之處。目前以臍帶血成功治療血癌的病患,大多以體重為40公斤以下的兒童為主,這是因為移植時需要的臍帶血量與患者的體重有關,而一份臍帶血所含有的造血幹細胞,剛好足夠給一位兒童使用。日前台北榮總治療一位12歲、體重69公斤的血癌患者,就必須使用到兩袋臍帶血。當臍帶血儲存者在7~8歲之後,體重通常已經超過40公斤;如果他是在青春期後發病,自己那份臍帶血通常是不夠的,屆時還是需要用到他人的臍帶血。
大環境與未來許多營利性臍帶血銀行指出,以目前的科學發展,將來可以使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增生,因此不必考量體重這個因素;除此之外,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在將來也可以用在組織再生或是器官再生上。但是,既然公益的臍帶血可以使用,為何又要花錢保存自己的臍帶血呢?而且,除了在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外,骨髓中也有造血幹細胞,「如果要將來要進行組織再生或器官再生,說不定使用自己的成體幹細胞就好了。」國家衛生研究幹細胞研究中心陳耀昌主任同時也指出,人類的器官的衰老大約是在50歲以後,屆時早已經超過臍帶血銀行契約上的保存期限了,因此如果預計要在老年使用臍帶血,將需要付出更多的保存費用。
最後需要考量的一點便是,移植臍帶血的治療方式,目前並不屬於健保給付項目,動輒百萬元的醫療費用,並不是一般民眾可以負擔得起。為此,臍帶血的保存往往也招致「富人的醫療」的批評。
臍帶血的確有其醫療功用,而且目前科學家也正努力開發臍帶血其他的治療用途,但是以目前台灣的狀況,父母親要為兒女儲存臍帶血,或是利用臍帶血治療兒女的病痛,都將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
儲存自己臍帶血最大的好處是,萬一將來自己需要用到造血幹細胞時,可以不需考慮組織相容性的問題;但是在實際上,使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會卻很小。因此,準爸爸與準媽媽在打算為新生的兒女保存臍帶血時,應該要更深入了解臍帶血的相關知識,讓寶貴的臍帶血發揮最大的功能與效用。
--------
http://www.24drs.com/consumer/knowledge/stemcell/4-3.asp
張瓊懿博士審稿   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可以不惜一切地付出,在某臍帶血銀行提供五個「一元優惠方案」後,便引發了一陣臍帶血的討論熱潮。臍帶血的功能為何?有沒有這個必要?可能是父母在考慮是否替孩子買下這項所費不貲的「保險」時,最大的疑問。
  臍帶血的神奇功能來自它所含有豐富的「幹細胞」,這些細胞為尚未成熟的細胞,所以有機會發育成各種細胞,特別是血球細胞及淋巴球,因此,萬一您的一個孩子不幸罹患了與血液細胞相關的疾病時,您便可以以您其他健康孩子的臍帶血進行移植。目前被證實可以用臍帶血治療的疾病包括各種血癌、淋巴癌、貧血等,另外,對許多其它種疾病的效果也尚在研究中。不過,因臍帶血的量並不多,因此相對於成人患者,臍帶血較適用於孩童上。臍帶血移植的理論其實與現在較普遍的骨髓移植十分類似。不過,來自骨髓的細胞因具有免疫功能,會威脅並攻擊接受捐贈者;相反地,臍帶血中所含的幹細胞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較不會產生免疫上的排斥作用,因此在找尋捐贈者及受贈者的配對上較不嚴格,來得容易許多,目前成功例子中,不乏無血親關係者間的臍帶血移植。除此之外,和骨髓的抽取比較起來,臍帶血的取得可以說是不痛不癢,只須在母親生完孩子後,將原本即要被丟棄的臍帶及胎盤中的血留下來,以近攝氏零下兩百度的低溫保存下來,待需要時,它的移植方式則有如輸血一般容易。這不費工夫、廢物利用的方式使得臍帶血的保留更加令人心動。
  是不是這樣大家就應該為孩子們買下這項「保險」呢?恐怕也不見得。在您花了大筆錢為您的孩子留下他的臍帶血後,使用到的機會有多少呢?這與每個人的家族病史有關,據推算約在兩千至二十萬分之一。美國一家最大的私人臍帶血銀行,在過去五年內中有兩萬個臍帶血儲存,其中僅有十四個被取出使用。因此它的經濟效益大家可以評估一下。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有遺傳性免疫疾病的家庭,或是您已經有一個患有血癌或淋巴癌的孩子時,保留接下來的孩子的臍帶血很可能就可以發揮其救命的功能。
  根據調查,要在有九千人次的臍帶血銀行中找到適當配對的機率有百分之六十,而推算在十萬人次的臍帶血銀行中,能提供成功配對的機率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五。在臍帶血保留收費昂貴的情形下,為了發揮其救人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可能是由政府單位或其他慈善團體來提供一個「公立」的臍帶血銀行,如同現在某些鼓勵大家捐贈骨髓的團體一樣,而非營利性質的私人臍帶血銀行。想必大家在捐贈臍帶血的意願上,會比捐贈骨髓要高出許多。我們當然希望自己沒有需要借用到臍帶血的一天,而事實上,對一般人來說,使用到的機率也是微乎其微,不過,如果將您原本便要丟棄的東西留下來,便可能救人一命時,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期待臍帶血移植在技術上的日趨成熟,也希望在它的保留與使用上能發揮最大的效應。
-----------------------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臍帶血廣告打得如火如荼,有第一家庭金孫加持,有小S鎮日在廣告中扭腰擺臀代言,讓準爸媽們似乎覺得「不存,對不起孩子」。但醫師指出,使用自己的臍帶血的機率只有二萬分之一,全世界至今仍查不到使用自己臍帶血的病例,真想存臍血也應優先捐給公庫。
衛生署核准儲存臍帶血儲存的銀行共有11家,台灣的彈丸之地,臍帶血銀行密度竟然居世界之冠。業者的廣告強打「三個寶都存」、「為生命未來努力」、「機會一生只有一次」,並強調臍帶血中含有幹細胞,是一種萬能細胞,但是臍帶血究竟能作什麼?多數人恐怕霧煞煞。
國內移植臍帶血成功案例最多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江東和說,臍帶血目前可治療再生不良貧血、地中海型貧血、血友病、免疫不全的大理石寶寶,但是並非什麼病都能治。長庚醫院已經陸續完成37多例臍帶血移植個案,成功率約九成。
江東和指出,雖然骨髓移植也可治療上述疾病,但是臍帶血移植配對較寬鬆,骨髓配對成功機會只有四萬分之一,臍帶血卻有400分之一的機會,骨髓細胞配對約需4到5個月,臍帶血約3周即可,以爭取時效而言,臍帶血確實較有優勢。
但是最矛盾之處在於,經業者刻意宣傳,國人臍帶血竟多是自存自用。馬偕醫院小兒遺傳及基因治療科主治醫師林達雄說,如果小孩帶有先天血液疾病,臍帶血就會帶有疾病基因,將帶病的臍帶血移植回體內,還是一樣會發病,因此必須使用其他人捐贈健康臍帶血。
長期研究幹細胞的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明義指出,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估計,新生兒將來需要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是二萬分之一,到目前,查不到廣告中所宣稱的「自體臍帶血移植」的例子。
至於何時才有機會用到自己的臍帶血,林達雄說,除非是脊柱損傷、腦中風等非基因的疾病才有可能,但是目前沒有成功案例,而且中老年之後才會發生的疾病,而甫出生就冰存的臍帶血,是否還具有活性,也必須思考。
此外,吳明義強調,儲存細胞並非「冰」起來即可,冰晶、解凍過程,都會影響臍帶血中細胞的活性,活性越低,移植成功的機率當然越低,但是民眾恐怕無法判斷冰凍技術的優劣。
醫師們咸認為,既然自己用不到自己的臍帶血,為何不將臍帶血捐出,就像捐血一樣,讓適合的人使用,有一日需要使用臍帶血時,也可以提領別人健康的臍帶血。醫生多建議民眾可將臍帶血捐至公庫,將臍帶血視為公共財,由於血液基金會已經停收,可考慮捐到慈濟、和信醫院等公用臍帶血庫。
一名不願具名的醫師表示,「存臍帶血,不如存錢。」與其購買不切實際的機率,不如多存點錢,當孩子生病時,拿錢去治病還比較實際。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私人收費臍帶血銀行大邀名人作廣告,但可以免費存的公益臍帶血庫卻遭停擺命運。國內最早啟用的臍帶血銀行-血液基金會,不堪成本日增,收集臍帶血的業務已宣告暫停,僅就目前已經收集的2000例臍帶血提供配對,但是不再接受新捐贈的臍帶血。
血液基金會從民國87年就開始收集、儲存臍帶血,也是國內最早的臍帶血銀行公庫。轟動一時的黏多醣寶寶林伯熾移植臍帶血,就是使用血液基金會的臍帶血,當時由血液基金會所免費提供。但沒廣告沒宣傳,很少人知道可將孩子臍血捐存公庫。
第一家庭的兩名趙姓金孫不僅存臍帶血,更為臍帶血公司代言,據說代言費高達1700萬元。小S、陳孝萱等女星,懷孕生子後,也紛紛成為臍帶血銀行代言人,只要一懷孕生子,照片立刻被貼在業者的宣傳網頁上。
醫院人員表示,產婦若想捐公庫或已跟私庫簽約,生產後,醫護人員就會代為收集臍帶中的臍帶血,約可收集30到40cc ,醫院或醫師就可收到數千元的處理費。一名醫師私下表示,光是處理費就4000元,再加上名人代言的高昂代言費,還有廣告不斷播映,羊毛出在羊身上,臍帶血銀行「滿好賺的」。
若將臍帶血存在私人臍帶血銀行,存20年儲存費用約6萬元上下。血液基金會是唯一具官方色彩的臍帶血銀行,就像捐血一樣,具有公益性質,由民眾免費捐出,當有人需要臍帶血治療時,可以提供比對。

沒有留言: